正文

搪玻璃反應釜擋板_搪玻璃反應釜機架

交換機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搪玻璃反應釜擋板,以及搪玻璃反應釜機架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擋板和導流筒是反應釜的必備構件嗎?

綜上所述:擋板和導流筒是否是反應釜的必備構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

在結構設計上,關鍵點包括高徑比的階梯式溫度控制,檢查孔、出口、視鏡的位置安排,以及考慮到槳葉安裝法蘭設置。對于中低粘度介質,擋板的設置至關重要,需與介質高度保持一致以確保穩(wěn)定。導流筒則用于優(yōu)化流體流動,增強湍流,進一步提升反應效率。

搪玻璃反應釜擋板_搪玻璃反應釜機架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推進式攪拌器攪拌時能使物料在反應釜內循環(huán)流動,所起作用以容積循環(huán)為主,剪切作用較小,上下翻騰效果良好。當需要有更大的流速時,反應釜內設有導流筒。推進式攪拌器直徑約取反應釜內徑Di的1/4~1/3,300~600r/min,攪拌器的材料常用鑄鐵和鑄鋼。

折葉式攪拌器的工作原理通過物料在反應釜內的容積循環(huán)流動,剪切作用相對較小,更側重于實現(xiàn)物料的全面混合和均勻分布。這種設計使得物料上下翻騰,能夠確保反應釜內各部分的反應條件一致,提高了反應效率。當需要提升流速時,反應釜內部還配備了導流筒,進一步增強了流體動力學性能,滿足更高流速的需求。

連續(xù)操作釜式反應器定長態(tài)穩(wěn)定操作的必備條件:在操作的溫度下,反應放熱速率=體系散熱速率,包括物料帶走的熱和傳熱介質帶走的熱,在操作的溫度下,放熱速率隨溫度的改變。攪拌釜式反應器由攪拌器和釜體組成。攪拌器包括傳動裝置,攪拌軸含軸封,葉輪拌槳;釜體包括筒體,夾套和內件,盤管,導流筒等。

搪玻璃反應釜擋板_搪玻璃反應釜機架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在操作的溫度下,反應放熱速率=體系散熱速率(包括物料帶走的熱和傳熱介質帶走的熱)。在操作的溫度下,放熱速率隨溫度的改變。操作靈活,易于適應不同操作條件和產品品種,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反應時間較長的產品生產。間歇釜的缺點是:需有裝料和卸料等***操作,產品質量也不易穩(wěn)定。

設計攪拌槳的基本參考是什么?

1、推進式槳和 3-4 葉的斜葉槳。這些槳不是循環(huán)量底,就是耗功率大。經過更換高效節(jié)能的軸流槳。混合時間降低,所需功 率減少。在 選攪拌之前,除了關注物料有幾相、體積、密度、粘度、混合要求等等之外。還應該關注反應機理。

2、推進式槳和 3-4 葉的斜葉槳。這些槳不是循環(huán)量底,就是耗功率大。經過更換高效節(jié)能的軸流槳。混合時間降低,所需功 率減少。

搪玻璃反應釜擋板_搪玻璃反應釜機架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3、確定攪拌目的:如進行液液混合、固液懸浮、氣液或液液分散,是否需要實現(xiàn)傳熱、吸收、萃取、溶解、結晶工藝目的。根據工藝特點選擇攪拌槳形式。計算攪拌作業(yè)功率:即攪拌過程進行時需要的動力參考公式:功率=功率準數(shù)*液體密度*轉數(shù)的3次方*漿徑的5次方。

4、槳式攪拌器的標準化規(guī)定,參考了HG/T 3793-2006標準。這一標準屬于化工行業(yè)技術規(guī)范,主要涵蓋了槳式攪拌器的產品分類、設計要素如結構與關鍵參數(shù)、技術性能要求,以及后續(xù)的檢驗、包裝和存儲運輸流程等方面的規(guī)定。

5、攪拌容器尺寸直徑*H或者長*寬*高;水煤漿攪拌時的相關參數(shù):密度、粘度、固含等;運行時的溫度和壓力;攪拌的目的以及加料方式是一次性加料還是持續(xù)加料?裝料系數(shù)大概是多少?是持續(xù)攪拌還是間歇攪拌?拌開始到攪拌結束物料的特性有無變化?客戶的使用習慣,原設備使用情況。

反應釜擋板高度

1、反應釜擋板高度25-35cm。反應釜內壁的側壁釜口處設有起擋流作用的擋板,擋板頂部的水平高度高出溢流口上沿25-35cm,擋板底部低于溢流口的下沿。反應鍋是由鍋體、鍋蓋、攪拌器、電加熱油夾管、支承及傳動裝置、軸封裝置、溢油槽等組成。

2、導流桶:能夠提高混合效率。一方面提高了對液體的攪拌程度,加強了攪拌器對液體的直接機械剪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限定了液體的循環(huán)路徑,確立了充分循環(huán)的流型,使器內所有物料均能通過導流筒內的強烈混合區(qū),減少了走短路的機會。導流筒是一個圓筒,安裝在反應釜攪拌器的外面。

3、深入解析反應釜的結構與選型:兼顧性能與效率/ 反應釜的設計與性能息息相關,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充裝系數(shù),一般在0.6至0.85之間,根據物料反應狀態(tài)靈活調整,確保高效運作。對于介質粘度,低粘度( 1000CP)的介質,壓力(P)由計算公式決定,而高徑比H/D(如階梯溫度影響)下的夾套容器H/D需大于1。

反應釜里面攪拌器哪種好?誰有資料給我看看

1、本類攪拌器為慢速型攪拌器,適用于中高粘度液體的混和、傳熱或反應等過程。槳底旋轉面接近容器的橢圓面,兼起刮板的作用,多為低速運行,常在層流狀態(tài)操作。產生水平環(huán)向流,如為折葉或角鋼型葉,可增加槳葉附近的渦流。

2、框式攪拌器:框式攪拌器是一種常見的反應釜攪拌器,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它適用于中小型反應釜,能夠提供較高的攪拌效果。 錨式攪拌器:錨式攪拌器適用于高粘度液體的攪拌,能夠有效地防止物料結塊。它的結構復雜,但攪拌效果顯著,適用于大型反應釜。

3、錨式攪拌器(Anchor Agitator):錨式攪拌器是一種常見的反應釜攪拌類型,其結構類似于一個錨,可以在反應釜中均勻攪拌物料。錨式攪拌器適用于黏稠度較高的物料,如膠體、乳液等。

4、槳式攪拌:這種攪拌形式由2-6根槳葉組成,槳葉與攪拌軸垂直或傾斜,能夠產生既有水平環(huán)向流動又有軸向分流的流體流動。它適用于流體循環(huán)攪拌,因為其結構簡單,制造起來較為容易。 推進式攪拌:推進式攪拌的槳葉呈螺旋狀,能夠有效地翻轉釜內物料,使其上下均勻。

擋板和夾套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作用如下:擋板是指長條形的豎向固定在槽壁上的板,安裝擋板的目的是控制槽內液體的流動,以強化混合和促進固一液懸浮、氣一液和液一液分散。夾套是在反應釜***,緊貼反應釜殼體安裝的密閉夾層,用來給反應釜內的化學物質提供恒溫、恒壓環(huán)境,提高反應釜的傳熱效率。

夾套是一種更為簡單的換熱方式,它涉及在容器外部加裝一個更大的套筒,這個套筒內部通入熱流體或冷流體,以此來加熱冷卻容器內的介質。這種設計在釜式反應鍋中較為常見。夾套的設計直觀且易于理解。

擋板的作用是改變液流的方向,由徑向流改為軸向流,促使液體激烈翻動,增加溶解氧。通常擋板寬度取(0。1-0。12)D,裝設4-6塊即可滿足全擋板條件。所謂全擋板條件是指在一定轉速下再增加罐內附件而軸功率仍保持不變。

讓走管外的流體,加上半圓的擋板,讓流體在容器的殼與管子外的空間多走幾個彎,我們把其稱為殼程。夾套是在容器外,加一個比容器略大的一個容器套,在套中通入熱(或冷)流體,進行加熱或冷卻容器內的介質,這種容器用在釜式反應鍋中較多。夾套比較好理解。

結構不同 殼管式換熱器結構:管殼式換熱器由殼體、傳熱管束、管板、折流板(擋板)和管箱等部件組成。殼體多為圓柱形,內有管束,管束兩端固定在管板上。傳熱有兩種熱流體和冷流體,一種是管內流體,稱為管側流體;另一種是管外流體,稱為殼側流體。

壓力容器中的殼程指的是流體在換熱器殼體內流動的過程,流體沿著換熱器的殼體、管束和擋板之間的空隙流動。管程則是指流體在換熱器管內流動的過程,流體在管內進行熱量交換。所以,殼程和管程的概念并不相同,它們分別代表了流體在換熱器內外流動的不同路徑。

設計攪拌槳的基本參考是什么

推進式槳和 3-4 葉的斜葉槳。這些槳不是循環(huán)量底,就是耗功率大。經過更換高效節(jié)能的軸流槳?;旌蠒r間降低,所需功 率減少。在 選攪拌之前,除了關注物料有幾相、體積、密度、粘度、混合要求等等之外。還應該關注反應機理。

槳式與推進式的混合型攪拌器,一 般情況下轉數(shù)在 30--300 轉范圍內,攪拌槳線速度在 5 米 / 每秒以下為 宜,攪拌器的直徑一般選用 1/3 罐徑左右,建議安裝 擋板。從混合效果看,對于勻相液液混合,在攪拌功 率一定時是,盡量選擇大漿徑,低轉速。

確定攪拌目的:如進行液液混合、固液懸浮、氣液或液液分散,是否需要實現(xiàn)傳熱、吸收、萃取、溶解、結晶等工藝目的。根據工藝特點選擇攪拌槳形式。計算攪拌作業(yè)功率:即攪拌過程進行時需要的動力參考公式:功率=功率準數(shù)*液體密度*轉數(shù)的3次方*漿徑的5次方。

槳式攪拌器的標準化規(guī)定,參考了HG/T 3793-2006標準。這一標準屬于化工行業(yè)的技術規(guī)范,主要涵蓋了槳式攪拌器的產品分類、設計要素如結構與關鍵參數(shù)、技術性能要求,以及后續(xù)的檢驗、包裝和存儲運輸流程等方面的規(guī)定。

關于搪玻璃反應釜擋板和搪玻璃反應釜機架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hefeiaoquan.com/post/67692.html